从产业链角度看:上海新能源车产业地位有多重?
2022年06月17日

“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,5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。”4月14日,小鹏汽车创始人、董事长何小鹏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动态,上海疫情牵动着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命脉。

 

 

01

上海的影响到底有多深

 

想知道上海如何把握住新能源车“命脉”的,我们需先了解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,看上海在整个产业链有多大的影响地位。

资料来源:丹渥智能产业链

 

据中汽协数据,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.5万辆,其中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为63.2万辆,意味着中国每生产六辆新能源车,就有一辆来自上海。

 

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产业集群之一,早年以上汽集团为代表,在浦东浦西建立许多产业基地,并带动了一系列成熟的产业配套落地生根。

 

如今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,特斯拉来到上海,上海本土汽车巨头包括上汽大众、上汽通用等,还有蔚来、威马、沃尔沃亚太区、福特中国等新老巨头入驻,上海已是新能源车的重要产地。截至2021年底,上海聚集13293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,并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,从原材料到整车制造,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。

 

 

02

为什么新能源车离不开上海?

 

一辆新能源汽车的诞生,涉及上万个零部件,需要产业链条上的每个供应商、制造商紧密结合,但凡有一个环节断掉,都无法运转。

 

受上海疫情影响,上海多家车企及零部件供应商停工或减产。而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地区是国内核心汽车零部件企业、动力电池和汽车芯片生产制造的密集地。

 

汽车零部件

国内很多零部件企业都分布在长三角地区,仅上海地区就聚集了大大小小的零部件企业超过700家,其中很多在汽车零部件各行业中处于国际垄断或龙头地位,如博世、采埃孚、安波福、霍尼韦尔、高田等等。

 

这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基本把握了中国汽车的零部件供应。

 

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,上海就有17家,包括华域汽车、保隆科技、岱美股份、新朋股份、松芝股份等龙头公司。

 

汽车芯片

从2021年开始,世界就面临着缺“芯”的问题,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追求高的智能化水平,国内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也在大幅度提高,而上海更是中国芯片产业的排头兵!

 

据公开数据统计,2021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约2500亿元,位居全国第一,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四分之一,重点企业达700余家。

 

上海可以说是中国的“半导体第一城”。

 

诸多芯片龙头企业如中芯国际、华虹集团等大本营均在上海,台积电在上海有一家大型半导体工厂,主要负责8寸晶圆代工,是全球布局至关重要的一环。

 

从半导体产业链的布局上来看,上海是拥有国内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,从芯片设计、芯片制造到半导体设备、半导体材料、半导体封装测试乃至EDA等细分领域,上海囊括了整个半导体的完整链路,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的地区。

资料来源:丹渥智能产业链

 

图中可以看到,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的车载芯片,其产业链节点的龙头公司大都是上海企业或在上海建立生产基地。

 

近两年缺芯问题让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早就头痛不已,而上海疫情关闭芯片生产后,对国内及及全球本就严峻的车载芯片无疑是“雪上加霜”。

 

动力电池

上海地区聚集了宁德时代、杉杉科技和璞泰来等众多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。

 
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利用上海的人才优势、研发优势、国际化优势、金融优势和政策红利,选择上海作为“第二总部”。

 

比如,2021年宁德时代、恩捷股份和蜂巢能源宣布在上海建立基地或新总部。

 

可以说 
 

离开了上海产业链,一辆新能源车是不完整的。

 

 

03

车企率先复工复产

 

由于上海新能源车的产业地位至关重要,上海发布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,第一批“白名单”企业共666家,其中汽车相关超过250家,集成电路及其配套企业数量达到82家。

 

到4月22日,首批白名单中666家重点企业已有70%实现复工复产,产能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。上汽、特斯拉等已经实现整车下线,并积极推动相关配套企业复工。

 

随着复产的号角吹响,新能源车企生产线动起来了,产业恢复指日可待。

 


 

 

恒生产业链产品已经和多家证券、基金、银行理财子公司等金融机构达成合作、落地应用。